《葵花宝典》是谁写的?

长文预警!!

金庸小说里,神功秘籍众多。然而《葵花宝典》,来无影去无踪,只在《笑傲江湖》里惊鸿一瞥,却以其独特的练功前提和超强的功效,荣登最知名秘籍榜。

不少人都认为:《葵花宝典》乃是金庸武学体系中的第一秘籍。

这么厉害的宝典,究竟是谁创造的?

(1) 唯快不破

相比其秘籍,《葵花宝典》显得非常另类。一个另类之处,在于它有姐妹武功《辟邪剑谱》。实际上,真正全本的《葵花宝典》早已被红叶禅师烧毁。无论是东方不败练的《葵花宝典》还是岳不群林平之练的《辟邪剑谱》,都不过是全本《葵花宝典》的残篇。因而任我行认为,这两部书根本是同等的。

盈盈听到这里,心想:“爹爹曾道,这《辟邪剑谱》,其实和我教的《葵花宝典》同出一源,基本原理并无二致,无怪岳不群和这林平之的剑法,竟然和东方不败如此近似。

如果我们想要探讨的,是全本的《葵花宝典》,那么东方不败手中的残本《葵花宝典》和林远图所写的《辟邪剑谱》,无疑都在我们的考察范围之内。

另一个奇怪的方面在于:《葵花宝典》(也包括《辟邪剑谱》,下同),练的是什么?

是招式吗?

但令狐冲和盈盈都已瞧了出来,这人所使剑招虽是辟邪剑法,但闪跃进退固与东方不败相去甚远,亦不及岳不群和林平之的神出鬼没,只是他本身武功甚高,远胜青城诸弟子,加上辟邪剑法的奇妙,以一敌众,仍大占上风。岳灵珊道:“他剑法好像和你相同,但出手没你快。”林平之吁了口气,道:“出手不快,便不合我家剑法的精义。可是……可是,他是谁?为甚么会使这剑法?”

《辟邪剑法》招式虽然精妙,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出,其要义不在招式。否则,招式精熟的林震南林平之父子怎会惨遭余沧海的毒手?林平之习得真正的《辟邪剑法》之后又说过这件事。

林平之阴森森的道:“正是。这辟邪剑谱的第一道法诀,便是:‘武林称雄,挥剑自宫’。”岳灵珊道:“那……那为甚么?”林平之道:“练这辟邪剑法,自练内功入手。若不自宫,一练之下,立即欲火如焚,登时走火入魔,僵瘫而死。”岳灵珊道:“原来如此。”语音如蚊,几不可闻。

拿其他著名秘籍举例。《九阴真经》中不仅包括高妙的内功法门,也包括了九阴白骨爪这样狠辣的武功。而像《九阳真经》则主讲内功,没有招式,但是包含了许多武学至理,对学习和创造高深武功极有帮助。《葵花宝典》看上去应该是侧重内功,武功不太多。

可是,林平之的内功又怎么样呢?

林平之长剑刺入,和他驼剑相触,手臂便一阵酸麻,显然对方内力比自己强得太多,稍有不慎,长剑还会给他震飞。这么一来,出招时便不敢托大,看准了他空隙再以快剑进袭。木高峰只是自行使剑,一柄驼剑运转得风雨不透,竟然不露丝毫空隙。林平之剑法虽高,一时却也奈何他不得。

木高峰并非绝顶高手,而林平之竟然不能与他正面对撼。他的内功都学到哪里去了?

其实上文引用了这么多,答案已经初露端倪了。

忽听得啊啊两声响,青城派中于人豪、吉人通脸色大变,胸口鲜血狂涌,倒了下去。旁人都不禁惊叫出声,明明眼见他要出手对付木高峰,不知如何,竟会拔剑刺死了于吉二人。他拔剑杀人之后,立即还剑入鞘,除了令狐冲等几个高手之外,但觉寒光一闪,就没瞧清楚他如何拔剑,更不用说见他如何挥剑杀人了。令狐冲心头闪过一个念头:“我初遇田伯光的快刀之时,也是难以抵挡,待得学了独孤九剑,他的快刀在我眼中便已殊不足道。然而林平之这快剑,田伯光只消遇上了,只怕挡不了他三剑。我呢?我能挡得了几剑?”霎时之间,手掌中全是汗水。

林平之剑快,东方不败也快。

这当世三大高手联手出战,势道何等厉害,但东方不败两根手指拈着一枚绣花针,在三人之间穿来插去,趋退如电,竟没半分败象。上官云拔出单刀,冲上助战,以四敌一。斗到酣处,猛听得上官云大叫一声,单刀落地,一个筋斗翻了出去,双手按住右目,这只眼睛已被东方不败刺瞎。

快!快!快!剑快,身快,绣花针也快,快到行若鬼魅,令人觉得恐惧。这才是《葵花宝典》和《辟邪剑法》的要诀!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天下武功,能比《葵花宝典》还快吗?《葵花宝典》借此无敌于天下。东方不败,岳不群,林平之,三位习练者,谁也不是败在武功上,而是场外因素作怪。

《葵花宝典》,当真乃金书中第一奇功!

(2)道家神术

但是,想要修得绝世神功,就要付出一些代价。

任我行伸手到东方不败衣衫袋中,摸出一本薄薄的旧册页,随手一翻,其中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字。他握在手中扬了扬,说道:“这本册子,便是《葵花宝典》了,上面注明,‘欲练神功,引刀自宫’,老夫可不会没了脑子,去干这等傻事,哈哈,哈哈,……”

若仅仅是自宫,还则罢了。《葵花宝典》带给修炼者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此。

譬如,胡须脱落。

你爹还在强辩:‘我向来便是如此。’你妈道:‘每天早晨,你被窝里总是落下了许多胡须……’你爹尖叫一声:‘你瞧见了?’语音甚是惊怖。你妈叹道:‘我早瞧见了,一直不说。你粘的假须,能瞒过旁人,却怎瞒得过和你做了几十年夫妻的枕边之人?’

声线变化。

你爹爹大声道:‘你怎知我在学辟邪剑法?你……你……在偷看我吗?’你妈道:‘我又何必偷看这才知道?’你爹大声道:‘你说,你说!’他说得声嘶力竭,话音虽响,却显得颇为气馁。“你妈道:‘你说话的声音,就已经全然变了,人人都听得出来,难道你自己反而不觉得?’

涂脂抹粉。

林平之不答,目光中满是怒火,脸上却又大有兴奋之色,折扇一拢,交于左手,右手撩起袍角,跨出草棚,直向木高峰走去。熏风过处,人人闻到一阵香气。

直至性情大变。

除了令狐冲之外,众人都认得这人明明便是夺取了日月神教教主之位、十余年来号称武功天下第一的东方不败。可是此刻他剃光了胡须,脸上竟然施了脂粉,身上那件衣衫式样男不男、女不女,颜色之妖,便穿在盈盈身上,也显得太娇艳、太刺眼了些。这样一位惊天动地、威震当世的武林怪杰,竟然躲在闺房之中刺绣!

虽说自宫之后的男人已经不能称之为男人,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们就一定要变成女人。古代的太监,若是成年以后净身,依然能保持男性特征不变。宋代权阉童贯,便有一副好胡须,人称“美髯公”。清代的宫闱之内,太监常与宫女结成对食,俨然便似夫妻一般。出宫养老的太监,也会取个小老婆,在形式上补完自己的男性身份。阉割,和身体上与心理上的变性,委实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练习了《葵花宝典》和《辟邪剑谱》的三位,却都明显出现了性别倒错的现象。可能东方不败学的最深(也因他本人之前武功最高,而且最为聪明),他的变化也最深。不光身体上,三个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羡慕女性,模仿女性,仇视女性”的心理。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面对质疑,东方不败是如此解释的。

东方不败叹了口气,说道:“我初当教主,那可意气风发了,说甚么文成武德,中兴圣教,当真是不要脸的胡吹法螺。直到后来修习《葵花宝典》,才慢慢悟到了人生妙谛。其后勤修内功,数年之后,终于明白了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的要道。”…… 东方不败又叹了口气,幽幽的道:“很好是谈不上,只不过我一直很羡慕你。一个人生而为女子,已比臭男子幸运百倍,何况你这般千娇百媚,青春年少。我若得能和你易地而处,别说是日月神教的教主,就算是皇帝老子,我也不做。”

也许《葵花宝典》并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武学经典。相比之于《九阴真经》等秘籍,它的核心不在练武功,而在于改造人体本身,将人体提升至另一个层次,这才能让修炼者获得如同鬼魅般的速度。但是其代价就是性别错乱。

谁这么热衷于改造人体呢?东方不败的这段话是习练者对《葵花宝典》的真切描绘,相当珍贵。他所使用的术语如“天人化生,万物滋长”等,都给我提供了明确的指向。

《葵花宝典》,是一门道家武功。只有道家,才会热衷于修炼和炼丹,追求白日飞升,让人变成仙。《葵花宝典》的思想核心,必是出自道家无疑。

这也并非什么奇事。黄裳精研道藏,就能创造出一套《九阴真经》来,深刻地说明了道家经典与武学秘籍之间的密切关系。内功修炼这回事,本来就是道家修炼的产物。不过平常的武功修炼,应当属于道家修身养性的末等功夫,改造身体、成仙得道才是道家(道教)的根本追求。武学之士,本就属于修炼之人,也难怪他们看到《葵花宝典》这等高任何武学秘籍一等的宝贝,会如此爱不释手了。

(3)宫廷武学

但是,《九阴真经》尚有作者,《葵花宝典》的作者又是谁呢?书中对此语焉不详,只有一段描写。

他顿了一顿,缓缓说道:“这部《葵花宝典》,武林中向 来都说,是前朝皇宫中一位宦官所著。”令狐冲道:“宦官?” 方证道:“宦官就是太监。”令狐冲点头道:“嗯。”方证道: “至于这位前辈的姓名,已经无可查考,以他这样一位大高手, 为甚么在皇宫中做太监,那是更加谁也不知道了。

在这段说明里,《葵花宝典》的具体作者其姓名、身世与创作动机依然未能揭示出来。我们只能知道,作者是一名宦官。进而可以推论:《葵花宝典》是一门宫廷武学。

大内之中,需要高手,又不需要高手。有一个高手贴身保护,皇帝的安全系数当然会大大提高。但这个高手万一叛变怎么办?离皇帝最近的地方,放一个武力值爆表的人,其实带来的危险大于安全,很容易变成肘腋之患。还不如多置侍卫,安排火枪弓箭,来得稳妥。

可这个高手,若是太监,情况就不一样了。太监没有家庭,太监没有后代,太监日日夜夜都和皇帝住在一起。古代的皇帝如万历和崇祯,宁可相信太监,也不愿意相信大臣。因为皇帝最相信太监,太监也最忠于皇帝。

不信吗?金书里头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韦小宝的顶头上司,海大富海公公。

海老公的武功本来高过太后,双眼既盲之后,便非敌手了。但他于数年之前,已从仵作口中查知,杀害董鄂妃和贞妃之人使的是“化骨绵掌”,这是辽东海外蛇岛岛主独门秘传的阴毒功夫。其时他不知凶手是谁,便即干冒奇险,暗练一项专门对付“化骨绵掌”的武功,虽然大伤身体,功夫却已练成。

后来韦小宝和康熙皇帝练武,海老公推测,教皇帝武功之人便是杀害董鄂妃、孝康皇后诸人的凶手,日后势将有一场大战。他明知韦小宝害死了小桂子,又毒瞎了自己双目,却冒充小桂子来陪伴自己,心想这小孩子小小年纪,与自己素不相识,必是受人指使而来,多方以言语诱骗,想知道主使之人是谁,主使者自然多半便是凶手。可是韦小宝本来无人指使,并无底细可露,否则他再精乖十倍,毕竟年轻识浅,如何不给海老公套问出来?

海老公查问虽无结果,却就此将计就计,教他武功,所教的武功却又错漏百出,好让对方认定自己是少林派的,武功却是平平。此刻动上了手,太后果然吃了大亏。

海公公宫中位置不低,他本人又机智聪明,武功高强,深谙宫廷内权力运作的规律。他讨得假太后欢心,混得个好前程并非难事。可是,海大富宁愿低调行事,又习练了一门给自己带来极大内伤的武功,目的只有一个:弄清事实真相,替董鄂妃报仇,完成顺治帝的遗命。他的人生里只有忠心二字,善恶和江山都还在其次,自己尊严和生命不值一提,甚至小皇帝也不在他眼中。跟韦小宝做一个对比,甚至跳出《鹿鼎记》,这等忠心得如此纯粹之人,可有第二个?

若尚嫌不够,金书中还有一个更极端的例子。《碧血剑》中,崇祯皇帝国破家亡,栖栖遑遑之间,便要自杀。最后陪在他身边的人,只有一个太监。

袁承志拿了这张血诏,颇感怅惘,二十年来大仇今日得报,本是喜事,但见仇人如此凄惨下场,不禁恻然久之,心想:“你话倒说得漂亮,甚么勿伤百姓一人。要是你早知爱惜百姓,不是逼得天下饥民无路可走,又怎会到今日这步田地。”

洪胜海道:“袁相公,那边吊死的是个太监。”袁承志道:“这皇帝死时只有一个太监相陪,真叫做众叛亲离了。把尸首抬了去,别让人侵侮。”洪胜海应了。袁承志驰回禀报。

至少说明,在金庸心中,太监乃忠心的榜样。

在皇帝的支持之下,宫廷之内出一个太监大高手并不奇怪。宫廷有最好的学习环境,太监习武会得到皇帝的全力支持,皇帝甚至能选择最好的武学天才(阉割了)选送致宫廷,从小培养。

唯一的问题:谁来教?

(4)庙堂与江湖

金庸的世界里,江湖与庙堂往往是对立的。

《韩非子》言曰:“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儒生后来被庙堂收编,而侠客却还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成为古代社会的一支独特的力量。从古到今,庙堂与江湖一直互相敌视,两者的斗争根本从未停止过,又无法终结。

侠客力量的唯一来源,就是他们的武术。试问,侠客们又怎么会轻易地将自己的核心力量,拱手让与宫廷呢?

金庸在写作《笑傲江湖》的时候故意对其时代背景做虚化处理。但又给出种种线索。在这部书里,金庸非常少见地没有提及民族矛盾。他一直将笔触集中在中古与近古,这之间从宋到清,大概也只有明朝中晚期,能提供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民族矛盾真空期”了。

另一个证据:武当派建立大约在元末明初,而在《笑傲江湖》里,武当已经是可以和少林相提并论的武林双壁了。

而上文引述的文字中透露,这位创造了《葵花宝典》的太监高手,是“前朝宫廷”的,而且还具体了“三百年间”这个时间长度。成吉思汗称汗在 1206 年,而元朝建立于 1260 年,明朝则灭亡于 1644 年,其时间跨度足够容纳“三百年间”。

种种迹象表明,《葵花宝典》出自元朝宫廷。

那么,元朝宫廷和武术界的关系如何呢?蒙古郡主,前大特务头子,坚定的张无忌主义者赵敏,在她还未弃暗投明之时,为了学习中原各门派的武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

那黑脸的玄冥老人便是赵敏称为“鹿杖先生”的鹿杖客,赞道:“主人真是聪明无比,这一招使得分毫不错。”赵敏练了一次又练一次,每次都是将剑尖戳到摩诃巴思腋下,虽然剑是木剑,但重重一戳,每一次又都戳在同一部位,料必颇为疼痛。摩诃巴思却聚精会神的跟她喂招,全无半点怨怼或闪避之意。 她练熟了这几招,又叫温卧儿出来,再试何太冲如何击败他的剑法。张无忌此时已然明白,原来赵敏将各派高手囚禁此处,使药物抑住各人的内力,逼迫他们投降朝廷。众人自然不降,便命人逐一与之相斗,她在旁察看,得以偷学各门各派的精妙招数,用心之毒,计谋之恶,实是令人发指。

不过效果显然不好,赵敏本人从未跻身高手之列,而且净学了些不三不四的招式。

“玉碎昆冈”和“人鬼同途”都不是败中取胜、死中求活之招,乃是旨在两败俱伤、同赴幽冥,当日昆仑、崆峒两派的高手被囚,颇受屈辱,比武时功力又失,无法求胜,便有性子刚硬之辈使出这些招数来,只是内劲既去,要拚命也无从拚起,却被她一一记在心中。

没错,元朝宫廷想从民间获取武术资源,就是这么难。不仅只能靠武力逼迫,而且还学不到好东西。

况且武功招式可以学,内功心法?掌握了高级内功心法的绝顶高手可能只会呵呵你一脸,然后像灭绝师太一样英勇就义。就算归降了蒙古宫廷的高手,怕也是不肯把自己吃饭的家伙教给宫廷里的阉人与皇子皇孙吧。

(5)长春真人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宫廷在中原武林也并非全无奥援。

全真教,一个曾经烜赫一时却又最终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教派。在巅峰的时候,它被认为是中原武林的龙头老大,郭靖称之为“玄门正宗”。它的顶尖人物,占据了两代五绝的中间位置。

这样一个宏大的门派,消失得如此干净彻底,也算是奇事一桩。并且出了射雕神雕两书,再也无人提及全真教,这在金书中也极少见的。

早在蒙古与宋朝的矛盾还不显著、两者还是盟友的时候,以郭靖为中介,全真教就与蒙古宫廷建立起了联系。

郭靖大喜,忙奔上相见。成吉思汗从侍从手中抢过一枝长戟,掉过头来,戟□往郭靖头上猛击下去。郭靖一惊,侧头让开,这一□打在他的左篇,崩的一声,戟□断为两截。成吉思汗哈哈大笑,叫道:“小家伙,就这麽算了。若不是瞧在丘道长和女儿份上,今日要杀你的头。”

华筝跳起身来,叫道:“爹,我不在这儿,你定是尽欺侮我。”成吉思汗将断戟往地下一掷,笑道:“谁说的?”华筝道:“我亲眼见啦,你还赖呢。因此我不放心,要和丘道长一起来瞧瞧。”

成吉思汗一手拉著女儿,一手拉著郭靖,笑道:“大家坐著别吵,听丘道长读诗。

其后,终南山虽地处陕西,在蒙古的统治核心地区,其教派和教派的第三代弟子的杰出代表郭靖又直接在襄阳与蒙古军对抗。但是由于全真教以及郭靖和成吉思汗的特殊关系,蒙古大军对终南山始终采取了容忍的态度。而面对蒙古势力的偶尔侵扰,全真教也在终南山也尽量克制。双方有着奇妙的默契。

那贵公子微微一笑,以藏语向那藏僧说了几句,正要走出,丘处机忽然提气喝道:“不用等到十年,我丘处机就来寻你。”他这一声呼喝声震屋瓦,显得内力甚是深厚。那贵公子耳中鸣响,心头一凛,暗道:“这老道内力大是不弱,敢情他们适才未出全力。”不敢再行逗留,径向殿门疾趋。那红袍藏僧向郭靖狠狠望了一眼,与其余各人纷纷走出。
郭靖见这群人之中形貌特异者颇为不少,或高鼻虬髯,或曲发深目,并非中土人物,心中存了老大疑窦,只听得殿外广场上兵刃相交与吆喝酣斗之声渐止,知道敌人正在退去。

甚至,全真教中还有亲蒙古势力的存在。赵志敬几乎就能得逞了。

半个时辰之后,大殿上钟鼓齐鸣,召集全官道众,李志常吩咐丘处机一系门下众师弟与再传弟子道袍内暗藏兵刃,生怕尹志平拒受敕封,赵志敬一派人或有异图。大殿上黑压压的挤满了道人,各人神色均极紧张。

只见尹志平从后殿缓步而出,脸上全无血色,居中一站,说道:“各位道兄,小道奉丘掌教之命,接任掌教,岂知突患急病,无法可治……”这句话来得太过突兀,群道中有十余人忍不住“啊、啊”的叫出声来。尹志平续道:“掌教重任,小弟已不克负荷,现下我命玉阳子座下大弟子赵志敬,接任掌教!”

若全真教内没有普遍的亲蒙古态度,很难想像赵志敬会产生相应的想法。并且书中写明,赵志敬在全真教内也有自己的支持者。

在真实的历史中,全真教确实是归顺了元朝,并借着丘处机与蒙古大汗的关系,成为了宫廷内仅次于番僧的宠儿。蒙古大汗甚至还下过圣旨。

其一:皇帝圣旨道与诸处官员每:丘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税赋,都教休着者。据丘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税赋者。

其二:宣差阿里鲜面奉成吉思汗皇帝圣旨:丘神仙奏知来底公事是也煞好。我前时已有圣旨文字与你来,教你天下应有底出家善人都管着者,好底歹底,丘神仙你便理会,只你识者,奉列如此

金庸的小说,向来是改编历史,但又不会离历史特别远。可以推测,全真教一定是因为最终归顺了蒙古朝廷,才为武林所不齿的。被中原武林抛弃的全真教,只能更加迎合蒙古宫廷。

一个细节:丘处机除了规劝成吉思汗外,还曾向金国世子杨康传授武功。其对胡人的态度,可见一斑。

但在真实历史中,全真教因为在与佛教的大辩论中处于下风,又迅速地被元朝统治者抛弃。

被庙堂抛弃,又为江湖所不齿,难怪乎全真教消失得如此彻底了。

不过,这大概不能影响全真教武功在宫廷内的流传。毕竟宫内太监习练的本是道家武功,而蒙古宫廷也很难再找到如此开诚布公、愿意对太监们倾囊相授的中原门派了。

(6) 重阳神通

然而,为什么人们从来没有试图把《葵花宝典》和全真教联系起来呢?

一个重要原因:全真教的众位道士,在金书中的表现实在太差了。

且不论两次华山论剑,全真七子都没有参加。他们中间,武功最高的丘处机,也不过是一个稍微高阶的高手而已。而年龄最长的马珏,平淡冲和,以修道为己任,对于习武之事,反倒不太热衷。

在王重阳逝世,周伯通离开终南山之后,除了丘处机之外的全真七子,只能固守重阳宫,很少在江湖上走动。护教大业,只能靠天罡北斗阵。

眼前是个极大的圆坪,四周群山环抱,山脚下有座大池,水波映月,银光闪闪。池前疏疏落落的站着百来个道人,都是黄冠灰袍,手执长剑,剑光闪烁耀眼。

郭靖定睛细看,原来群道每七人一组,布成了十四个天罡北斗阵。每七个北斗阵又布成一个大北斗阵。自天枢以至摇光,声势实是非同小可。两个大北斗阵一正一奇,相生相克,互为犄角。郭靖暗暗心惊:“这北斗阵法从未听丘真人说起过,想必是这几年中新钻研出来的,比之重阳祖师所传,可又深了一层了。”当下缓步上前。

但是遇到了郭靖这样懂行的,就又发挥不出来了。

那天罡北斗阵是全真教中的极上乘功夫,练到炉火纯青之时,七名高手合使,实可说无敌于天下。只是郭靖深知这阵法的秘奥,只消占到了北极星位,便能以主驱奴,制得北斗阵缚手缚脚,施展不得自由。也因那七道练这阵法未臻精熟,若是由马钰、丘处机等主持阵法,决不容敌人轻轻易易的就占了北极星位。此时八人连变几次方位,郭靖稳持先手,可是始终不动声色,只是气定神闲的占住了枢纽要位。

至于全真教的武功,似乎也不足为奇,尽数被古墓派的《玉女心经》破解。这种“一个门派的武功尽数被另一个门派武功压制”的窘境,在金书中也是不多见的。

但是,切莫小瞧全真教武学。重阳真人王重阳,全真教武学的创造者。可不是省油的灯。

再看两代五绝的外号: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

细看之下,能发现一定规律。东邪西毒,东邪西狂,“邪”“毒”“狂”都是对性格的描述;南帝北丐,南僧北侠,“丐”“僧”“侠”则是对身份的描述。中顽童一词,简单明了,既是对他身份的描述,也是对他性格的描述。老顽童虽然属于全真派,自从王重阳死后,却甚少回到终南山,一生逍遥,也当得起顽童这个称号。

唯一的例外是中神通。既不是对身份的描述,也不是对性格的描述,非常言简意赅却又孤冷高绝。按说到了五绝这个层面,完全不需要再强调武功了。可是中神通这个词,除了是指武功以外,不做他想。

唯一的解释则是王重阳的武功实在太过强大,强大到在其他四绝看来已经通神的地步,给他们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故而四人心悦诚服,交出《九阴真经》,尊重阳真人为当世第一人。

全真教武功乃是王重阳所创,而王重阳本人依靠全真教武功,登顶五绝。全真武学的极限高度非常之高,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丘处机等人,没有能达到王重阳的高度,一方面是因为王重阳认为修道要比习武更加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王重阳的几门极重要的功夫,他们都没有学会。

周伯通眉飞色舞,说道:“是啊。我和王师哥交情大得很,他没出家时我们已经是好朋友,后来他传我武艺。他说我学武学得发了痴,过于执着,不是道家清静无为的道理,因此我虽是全真派的,我师哥却叫我不可做道士。我这正是求之不得。我那七个师侄之中,丘处机功夫最高,我师哥却最不喜欢他,说他耽于钻研武学,荒废了道家的功夫。说甚么学武的要猛进苦练,学道的却要淡泊率性,这两者颇不相容。马钰得了我师哥的法统,但他武功却不及丘处机和王处一了。” 郭靖跟他越说越不对头,只有空自着急。
……
周伯通道:“当年我若不是失了童子之身,不能练师兄的几门厉害功夫,黄老邪又怎能因禁我在这鬼岛之上?你瞧,你还只是想想老婆,已就分了心,今日的功夫是必定练不好的了。若是真的娶了黄老邪的闺女,唉,可惜啦可惜!想当年,我只不过……唉,那也不用说了,总而言之,若是有女人缠上了你,你练不好武功,固然不好,还要对不起朋友,得罪了师哥,而且你自是忘不了她,不知道她现今…… 总而言之,女人的面是见不得的,她身子更加碰不得,你教她点穴功夫,让她抚摸你周身穴道,那便上了大当……要娶她为妻,更是万万不可……”

如果说因为丘处机等人天赋不够(也因为他们在入教前已经结过婚了),加上王重阳不令之过度钻研于武学,有几门绝学武功根本没有传下来,才致使全真教武学衰落,那么,若是有一心向武的武学奇才(而且还是太监),苦心钻研全真武学的最高技艺,他是不是能够达到重阳真人当年的高度呢?

根据金书里“得了秘籍便能练成神功”的设定,这种事件出现的概率,非常大。

不管怎么说,元朝宫廷里的大内高手,其武学渊源,应该与王重阳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并不是“可能”,而是“不得不如此”。否则,元朝宫廷又该去哪找寻武术资源呢?尽力开发他们所拥有的唯一资源,是蒙古人的唯一选择。

(7)古墓佳人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已经可以肯定,《葵花宝典》与全真教武学的祖师王重阳,有着莫大的关系。

但是,重阳祖师练的是玄门正宗的武功。根据记载,王重阳本人似乎也没有发生任何性别倒错的现象。为什么练了《葵花宝典》的人,却个个不男不女呢?这其中一定是混入了什么奇怪的东西。

另一个问题:王重阳的武功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基本无解,因为在金庸的设定里头,王重阳就是“能够自创神功的超级武学天才”,其地位大约相当于独孤求败、张三丰不世出的大宗师。故而他才能够开宗立派,成为天下第一。但是,王重阳又确实和他们有着一点不一样。

小龙女道:“我跟你说个故事,你才知道我派的来历。你拜我为师之前,曾拜过袒师婆婆。她姓林,名字叫做朝英,数十年前,武林中以祖师婆婆与王重阳二人武功最高。本来两人难分上下,后来王重阳因组义师反抗金兵,日夜忙碌,祖师婆婆却潜心练武,终于高出他一筹,但祖师婆婆向来不问武林中的俗事,不喜炫耀,因此江湖上知道她名头的人却是绝少。后来王重阳举义失败,愤而隐居在这活死人墓中,日夜无事,以钻研武学自遣,袒师婆婆那时却心情不佳,接连生了两场大病,因此待得王重阳二次出山,祖师婆婆却又不及他了。最后两人不知如何比武打赌,王重阳竟输给了祖师婆婆,这古墓就让给她居住。来,我带你去看看这两位先辈留下来的遗迹。”

拥有宗师设定的并不只有王重阳一个人,林朝英也拥有同样的人物属性,甚至,按照小龙女的描述,林朝英是比王重阳更厉害的武学大师。金庸在书中常说,王林两人在恋爱的时候经常“互不相让”,其感情所以不协,也与之有关。这种互不相让,自然不能是感情上的。两位宗师级的人物,岂会将这点儿女情长放在心上。他们的互不相让,一定是在武功上。双方后来勾心斗角,又是决斗,又是比武,分高下全是在武功上。

但是,同时,两人又是亲密无间的恋人关系。林朝英因为练功受了伤,王重阳是真心为他着急,为了帮她治伤,也是不惜血本。

那信中所述,更是危急,王重阳所率义军因寡不敌众,连遭挫败,似乎再也难以支撑,信末询问林朝英的伤势,虽只寥寥数语,却是关切殊殷。……他语声突转兴奋,持着信签的手微微发抖,念道:“比闻极北苦寒之地,有石名曰寒玉,起沉疴,疗绝症,当为吾妹求之。”龙儿,你说,这……这不是寒玉床么?”

这至少又说明一个问题:王重阳对林朝英的武功了如指掌,甚至知道该怎么治疗。

两位绝顶天才,生于同一个时代,彼此之间,既十分之了解,又因为十分了解,而始终竞争知心不减。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当今足坛的绝代双骄,梅西 C 罗。对于梅西和 C 罗来说,他们生来就是要成为对手,就是要被人拿来比较的。但是在两人心中,又何尝没有惺惺相惜之感?而且我们回望足球的历史,像梅西和 C 罗这样天赋出众的球员并非没有。但即使球王马拉多纳,也没有刷出他们现在这样耀眼的数据。正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同时出现了两个同一等级的天才,梅西和 C 罗才能永不懈怠,发挥出了自己的全部潜力。当两人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他们定会感谢彼此的存在和努力,世人也定会为自己能观赏到两人的巅峰对决而庆幸。

类似的例子在历史上简直俯首皆是。范西屏与施襄夏,贝肯鲍尔与克鲁伊夫,达芬奇与米开朗基罗,等等等等。在某个领域,有“两个天才交相辉映”的时代,往往就是它的巅峰时代。因为最能刺激一个天才的,只有另一个天才。

王重阳的武功来自哪里不可考,但是他能勇猛精进,达到中神通的境界,一定与林朝英有莫大的关系。两人关系又极密切,除了互相竞争,互相学习的时候,肯定也不少。基本上,是一方通过努力钻研,取得领先,另一方立马就快马加鞭,追赶上去的节奏。就此,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林朝英和王重阳的武功,有着极深的渊源,可能属于同一个路数,都是道家武功。

这并不是不可能,因为习练《玉女心经》的前提条件,就是习练者必须同时学习全真和古墓两派的武学。若是不相通的话,两种武功怎么能同时掌握?更重要的是,杨过小龙女是拿到了全真教的口诀才得以学会了全真教的武功。但是林朝英也练成了《玉女心经》,他是怎么知道的全真教内功口诀?王林二人在武学上的关系,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密切。

在武侠世界,绝顶高手往往是像独孤求败那样寂寞的。王重阳和林朝英是幸运的,因为彼此的存在,他们有了可以对话的对象。但是两人性格不合,虽然彼此爱慕,竟然最后落得一个分崩离析的下场。

怎么就不能像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呢?

(9)玉女心经

古墓派传人经常自称为修炼者。她们的几处言语,也表明了本门本派传承的确实是道家武功。

那古墓派玉女功养生修炼,有“十二少、十二多”的正反要诀:“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此十二少,乃养生之都契也。多思则神怠,多念则精散,多欲则智损,多事则形疲,多语则气促,多笑则肝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忘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定,多好则专迷不治,多恶则焦煎无宁。此十二多不除,丧生之本也。”小龙女自幼修为,无喜无乐,无思无虑,功力之纯,即是师祖林朝英亦有所不及。

此等驻颜有术,看来古墓派的武功还有美容的作用。而同样的,老顽童也曾经越活越年轻,甚至临近百岁,又生黑发。看来这道家武功修炼到了一定的境界,都是可以使人返老还童的。

尽管都可以返老还童,然而古墓派的功夫,却和全真教的功夫,有着极大的不同。

金书中门派众多,但是,由女子主导的门派却不多。纵观十四本书,只有古墓,恒山和峨眉三派满足要求。然而,恒山派和峨眉派的武功,却没有显示出太多女子特性来。只有古墓派,其一招一式,内功外功,无不在彰显着,这是一门为女子设计的武功。

从那日起,小龙女将古墓派的内功所传,拳法掌法,兵刃暗器,一项项的传授。如此过得两年,杨过已尽得所传,借着寒玉床之助,进境奇速,只功力尚浅而已。古墓派武功创自女子,帅徒三代又都是女人,不免柔灵有余,沉厚不足。但杨过生性浮躁轻动,这武功的路子倒也合于他的本性。

……

他连使四招,招招是古墓派“美女拳法”的精奥功夫。古墓派自林朝英开派,从来传女不传男。林朝英创下这套“美女拳法”,每一招都取了个美女的名称,使出来时娇媚婀娜,却也均是凌厉狠辣的杀手。杨过跟小龙女学武,这套拳法自然也曾学过,只是觉得拳法虽然精妙,总是扭扭捏捏,男人用之不雅,当练习之时,不知不党的在纯柔的招数中注入了阳刚之意,变妩媚而为潇洒,然气韵虽异,拳式仍是一如原状。

峨嵋和恒山,可有这样的招式?可以说,古墓派是金书中唯一一个专门为女性设计的门派。

但是,除了“女性”,金庸还给古墓派贴上了另一个标签,那就是“旁门左道”,只不过这个标签贴得不明显。

想当初,为了学习《玉女心经》,小龙女和杨过先学了全真教武功。之后小龙女有一番感慨。

这一日两人在石室中对剑已毕,小龙女叹道:“初时我小觑全真派的武功,只知它虽号称天下武学正宗,其实也不过如此,但到今日,始知此道实是深不可测。咱们虽尽知其法门秘要,但要练到得心应手,劲力自然而至,却不知何年何月方能成功。”杨过道:“全真派武功虽精,但祖师婆婆既留下克制之法,自然尚有胜于它的本事。这叫做一山还有一山高。”小龙女道:“从明日起,咱们要练玉女心经了。”

连小龙女都承认全真派武功乃正宗,克制它的玉女心经,又当是什么呢?至于描述《玉女心经》本身的时候,那就更明显了。

全真内功博大精深,欲在内功上创制新法而胜过之,真是谈何容易?那林朝英也真是聪明无比,居然别寻蹊径,自旁门左道力抢上风。小龙女抬头望着室顶的图文,沉吟不语,一动不动的连看数日,始终皱眉不语。

其实《玉女心经》这个名字本身就比较暗讽。《玉女心经》本来是道家房中术的别称。而此处金庸却用作一门武功的名称,并且其修炼过程中还需要两人赤身裸体的合作,这可真的是太过于隐晦的淫秽了。

但不管怎么样说,《玉女心经》总算是能够在内功和外功上全面克制全真教的武学。这可不是吹牛,而是重阳真人亲自检验过的。

当年王重阳得知林朝英在活死人墓中逝世,想起她一生对自己情痴,这番恩情实是非同小可,此时人鬼殊途,心中伤痛实难自己,于是悄悄从密道进墓,避开她的丫鬟弟子,对这位江湖旧侣的遗容熟视良久,抑住声息痛哭了一场,这才巡视自己昔时所建的这座石墓,见到了林朝英所绘自己背立的画像,又见到两间石室顶上她的遗刻,但见玉女心经中所述武功精微奥妙,每一招都是全真武功的克星,不由得脸如死灰,当即退了出来。

这可不是丘处机甚至周伯通之流,这可是完全体的王重阳,而且还是看过了《九阴真经》的王重阳。也就是说,虽然用了歪门邪道,但是《玉女心经》已经超过了王重阳,超过了王重阳的先天功。

《葵花宝典》是元朝宫廷培育出来的道家武功,而全真教则是元朝宫廷所能接触到的唯一中原武学。这么说来,《葵花宝典》和全真教是脱不了干系了。与此同时,《玉女心经》和全真教武学又有着很大的渊源,那么,《玉女心经》和《葵花宝典》又能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在连载版中,金庸已经隐晦地将这个故事讲了出来:

顿了一顿,缓缓说道:“这部‘葵花宝典’,武林中向来都说,是一双夫妻所合着。至于这一对前辈高人姓甚名谁,已是无可查考,有人说,男的名字中有一‘葵’字,女的名字中有一‘花’字,所以合称‘葵花宝典’,但把多半也只是猜测之词。大家只知道,这对夫妻初时恩爱甚笃,后来却因故反目。这对夫妻撰作‘葵花宝典’之时,年方壮盛,武功如日中天,反目之后,从此避不见面,而一部武功秘笈,也就分为两部,历来将那男子所著的秘笈称为干经,女子所著的称坤经。”
令狐冲道:“原来‘葵花宝典’分为乾坤二部。晚辈今日是首次得闻。”方证道:“经分乾坤,那也只是武林中某一些人的说法,也有人称之为‘天书、地书’、‘阳录、阴录’的,总之原书上并无标签,任由后人随意称呼了。二百余年来,事情也十分凑巧,始终并无一人同时读通了乾坤二经,将宝典中的武功融会贯通,若说没有机缘,却也不然。百余年前,乾坤二经都曾归福建莆田少林寺下院所有,其时莆田少林寺方丈红叶禅师,乃是一位大智大慧的了不起人物,依照他老人家的武功悟性,该当通解乾坤二经才是,但据他老人家的弟子说道,红叶禅师并未通解全书。

一男一女,先是共同钻研武功,然后又反目成仇,双方的功夫同源却又一阴一阳。金老爷子,你确定这不是王重阳和林朝英吗?

事实上,《玉女心经》的来历,和《葵花宝典》的初始设定如此相近,很难让人不浮想联翩。

实际上,到了现在,结论已经呼之欲出了。很有可能,《葵花宝典》的创造过程是这样的:

王重阳和林朝英各自留下了自己的武学,并通过全真教传给了元朝的太监武术家。然而太监高手自身特殊的体质,和《玉女心经》确实更强这一事实,使得他更加倾向于古墓派的武功。而他就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古墓派武功的影响,逐渐地女性化起来,并将这一成果升华为了《葵花宝典》。

《葵花宝典》以快著称,而古墓派轻功又称“天下之最”,这一点相同,应该是有道理的。

至于宫廷和全真教从哪里得到的《玉女心经》,这也很好解释。毕竟王重阳曾经在山中闭关三年,就为了研制破解《玉女心经》之法。说不定他就留下了副本。而就算王重阳没有留下副本,知道了《玉女心经》的全真教,对这样一个近在咫尺却又危险异常的门派,想必是不会放过探查之心的。而《玉女心经》又不是其他武林秘籍可以一带而走,杨过和小龙女又离开古墓十几年,《玉女心经》自然无人看守。这要是其他秘籍也就罢了,可《玉女心经》干系重大,难保不出点问题。

总之,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10)情之一字

故事讲到这里,似乎《葵花宝典》的来历已经不能更清楚了。

但是,如果细想一下,似乎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以杨过为例。他从终南山上下得山来,已经学会了《玉女心经》将近一年,但是杨过并没有显示出非常厉害的样子。

杨过在她脑后早已看到了信上字迹,心想:“这明明是个寻常农家孩童,定是受人差遣送信。只不知写信的人是谁?看来倒是好意。当真李莫愁追来,那便如何是好?”他虽学了玉女心经和九阴真经,一身而兼修武林中两大秘传,但究竟时日太浅,虽知秘奥,功力未至,也是枉然,若给李莫愁赶上,可万万不是敌手,青天白日的实是无处躲藏,正自沉吟无计,听陆无双问起,答道:“我不识得这小傻蛋,看来也不是我姑姑派来的。”

这是号称天下无敌的《玉女心经》吗?同样是练习一年,林平之和岳不群都可以争一争武林盟主了,而杨过不过才是初有所成。

另外,还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王重阳和林朝英,都曾得过大病,而且皆在壮年病逝。

后来王重阳举义失败,愤而隐居在这活死人墓中,日夜无事,以钻研武学自遣,袒师婆婆那时却心情不佳,接连生了两场大病,因此待得王重阳二次出山,祖师婆婆却又不及他了。

……

郭靖问:“怎样?”周伯通道:“只见我师哥身子歪在一边,神情大异。我抢上去一摸,师哥全身冰凉,这次是真的仙去了。师哥遗言,要将《九阴真经》的上卷与下卷分置两处,以免万一有甚么错失,也不致同时落入奸人的手中。我将真经的上卷藏妥之后,身上带了下卷经文,要送到南方雁荡山去收藏,途中却撞上了黄老邪。”

习武之人,身子比常人总要健壮一些。从小龙女和周伯通的案例来看,全真和古墓的武功,如果练好了的话,还能延年益寿,使人重拾青春。但是,反而是两位宗师级的人物,竟然会不断地生病,乃至危及生命。并且,在他们武功大成之后,在盛年以非外力因素故去。这实在是难以想象的。

其实,小龙女的遭遇已经解释了这两件事情。

小龙女本来冷傲绝情,说话斩钉截铁,再无转圜余地,但此时不知怎的,听了杨过这几句话不禁胸中热血沸腾,眼中一酸,忍不住要流下泪来。她大吃一惊,想起师父临终时对她千叮万嘱的言语:“你所练功夫,乃是断七情、绝六欲的上乘功夫,日后你若是为人流了眼泪,动了真情,不但武功大损,且有性命之忧,切记切记。”当下用力将杨过推开,冷冷的道:“我说甚么,你就得依我吩咐。”

很简单,情欲,乃是全真和古墓两派武功最大的敌人。没有情欲去修炼,那么这些武功不仅能延年益寿,还能使你获得武力。但是若是有了男女之情,那么修炼这些武功,就是刮骨的钢刀。而杨过恰恰是占了从不知晓这一条的好处,从一开始习练就没想过压制情欲。是以他虽然学全了整套武功,却没有多受其害,当然代价就是武功无法精进了。而小龙女虽然知道其中关节,但是后来跟杨过感情日深,功力受损,倒也忘了这茬。所以,《玉女心经》的真实实力,始终未能在两人身上发挥出来。

如此说来,《葵花宝典》上的“欲练此功,必先自宫”,倒也不完全是因为创造这部武学经典的人本来是一个太监而开的黑色玩笑。这位太监高手,肯定已经参透了王林两位的真传武学,明白了“若要习练此功,肯定要根绝情欲,否则伤及自身”的真理,从而立下了本神功的根本宗旨。而自宫之后,就算再怎么动情,身体也不会因为动情而发生变化,便可保住性命,甚至武功勇猛精进,乃至成神。

推论之下,《葵花宝典》既然是改造人体的神功,又如此注重情感对人体的影响,后续又会对人产生性别转换的作用,可能它正是通过调整人体体内的激素,将人体改造成为速度远超过正常人的肉体机器。林朝阳和王重阳的一派功夫,其重点,也不过在此。

相比之下,王重阳应该是克制得比较好的。首先是他主动决定离开林朝英,终结两人的情欲关系。林朝英虽然极不心甘情愿,但是却深知此事无法避免,否则两人都将武功尽失乃至有生命危险。

练成《玉女心经》 没有多久,林朝英便撒手西去。而王重阳自己也是难以例外,终究还是动了真情。在林朝英去世后数年,王重阳也即飞仙。两位绝世高人,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了,人,是不可能和自己的欲望做斗争的。

是以,林朝英虽然愤恨王重阳之绝情,但是临别贈诗中,却还是有着款款深情。

子房志亡秦,曾进桥下履。佐汉开鸿举,屹然天一柱,要伴赤松游,功成拂衣去。异人与异书,造物不轻付。

这里面当然也饱含着怨艾和愤恨,但是同时还有期许和无奈。因为林朝英大概自己也明白,如果两人终于在一起,可能是个两败俱伤的结局。既然不能互相钟情,还不如目送对方,寄情于自己的武道。

但情之一字,岂是人力所可掌控?林朝英终究难过情关,终于还是在《玉女心经》的最后一章按耐不住了心中的激情。而王重阳心志虽坚,还是难逃盛年早逝的命运。

呜呼!《葵花宝典》,虽然神功盖世,奈何伤人又伤己,更使得一对神仙眷侣,生离而死别。难道人若要成就什么,就必须要付出什么吗?

以供笑谈。


补充:

东方不败算是动情了。但是他已经自宫,动情也不妨碍练功。大家可能对自宫是什么样还不太了解。简单讲,自宫并不指割除阳具,而是指割除睾丸。当然,如果要入宫当差,连阳具也是要割掉的。但是太史公或者东方不败那样的,却是不必。只要切除了睾丸,那么性能力就立即失去,自然没有了情欲。

另有一章,现补充于下

西藏武僧的武功和《葵花宝典》有什么关系?

前面说元朝宫廷在中原只有全真教一个派系可以依赖。但是蒙古大汗贵为天下之主,也并非没有自己的亲信班底。

这自然是西藏武僧。以金轮法王为首,一干西藏武僧入得大汗账内,服侍忽必烈,为蒙古大军冲锋陷阵,早在神雕时代就已经开始。若论西藏武学的水平,那也是相当可观的。金轮法王虽然在招式上处处被中原武林高手压制,但是他的内功路数确实连欧阳锋和洪七公都要赞叹一句“很好”。

 洪七公突然“咦”的一声,显得十分诧异,将掌力收回了八成,说道:“你们的内功很有些儿门道,你们的师父是谁?”

  大丑双掌仍是和他相抵,气喘吁吁的道:“我们……是……是达尔巴师父……的……的门下。”洪七公摇头道:“达尔巴?没听见过。嗯,你们内力能互相传接,这门功夫很了不起哪。”

杨过心想:“能得洪老前辈说一句‘很了不起’,那是当真了不起了。

……

 欧阳锋忽问:“这五个家伙学的内功很好。是甚么门派?”杨过心想:“连我义父也说他们学的内功很好,这五丑果然不是寻常之辈。”只听洪七公道:“他们说是甚么西藏圣僧金轮法王的徒孙。”

平心而论,金轮法王虽然不及五绝,但是金庸的本心,应该是拿他当“无限接近于五绝”的人物塑造的。不过金轮法王内功虽然不错,机智无双,奈何没有高超的武功招式伴身,丢了他的奇门兵刃,竟被杨过和小龙女的双剑合璧逼住。

往上追溯,西藏还出过一个大高手,鸠摩智。鸠摩智的武功在中原武林也是一顶一的,能单挑大理段家,可以归入宗师级别。

但是鸠摩智的武功明显有杂质,不能完全算西藏武学。

那老僧又道:“本寺七十二绝技,均分‘体’、‘用’两道,‘体’为内力本体,‘内’为运用法门。萧居士、慕容居士,大轮明王、天竺波罗星师兄本身早具上乘内功,来本寺所习的,只不过七十二绝技的运用法门,谁有损害,却一时不显。明王所练的,本来是‘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吧?”

鸠摩智又是一惊,自己偷学逍遥派‘小无相功’,从无人知,怎么这老僧却瞧了出来?但转念一想,随即释然:“虚竹适才跟我相斗,使的便是小无相功。多半是虚竹跟他说的,何足为奇?”便道:“‘小无相功’虽然源出道家,但近日佛门弟子见习者亦多,演变之外,已集佛道两家之所长。即是贵寺之中,亦不乏此道高手。”

回过头来再看金轮法王的内功,似乎也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去了。

在金书里,有哪一门功夫能让内力在几个人之间传递?只有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及其衍生物吸星大法。

这一连串人都是拇指少商穴和前人足踝三阴交穴相连。叶二娘的内力泻向段誉,跟着内力传递,南海鳄神、钟万仇、去中鹤、钟灵四人的内力也奔泻而出。钟灵本来没什么内力,倒也罢了。余下四人却都吓得魂飞魄散,拚命挥脚,想摆脱后人的掌握,但给紧紧抓住了,说什么也摔不脱,越是用劲使力,内力越是飞快的散失。

开个脑洞:金轮法王传承的也许是鸠摩智的小无相功,也就是说,逍遥派的武学。也许逍遥派的内力的特点就是可以自由在人体之间传递。这并不是空穴来风,无崖子之传功给虚竹,就很能说明问题。

而且小无相功的特点是兼容,所以拿它来使佛家功夫,也毫无违和感。

最重要的是,逍遥派的武学是道家武学,而且是非常高等级的道家武学。逍遥派的武功如八荒六合唯我独尊功,可以使人返老还童。而逍遥派的几位高人,也都是高龄近百岁,看上去却像人到中年而已,容颜更是不减。也就是说,逍遥派的武功,也是具有改造人体的神奇功效的。这和《葵花宝典》不谋而合。

但是,西藏武僧的武学水平在整体上显然是不如中原武林的。除了金轮法王和鸠摩智,从西藏出来的还有灵智上人(《射雕》)和桑结(《鹿鼎记》),这些人都还是西藏武术界的精英,其水平在中原武术界却并不突出。

并且金轮法王的水平明显不如鸠摩智,至少火焰刀的绝学就没有传下来。武学分为两个部分,武功(或者具体点讲,招数)和内功。在逍遥派还有踪迹的时代,鸠摩智就因为西藏武学本身武功的缺乏而不得不去抢夺六脉神剑。然而,到了金轮法王时代,西藏武学连火焰刀也失传了,只剩下了龙象般若功等一味提高内功的武学。金轮法王的武功更是令人啼笑皆非。他的金轮本有五个,但是一出场就失去了其中大部分,所以其最擅长的武功竟然发挥不出来。堂堂一个武学大宗师,竟会被杨过小龙女两个晚辈以精妙剑招死死压制。从这个角度来看。西藏武学显然一直是在走下坡路的。

不过,作为不习武术的野蛮民族,西藏武学应该是蒙古人接触到的第一个武术流派。长时间的积累下来,武功高强的精英武僧,也深受宫廷信任。

彩车过完,只听得梵唱阵阵,一队队身披大红袈裟的番僧迈步而来。众番僧过后,铁甲锵锵,二千名铁甲御林军各持长矛,列队而过,跟着是三千名弓箭手。弓箭手过尽,香烟缭绕,一尊尊神像坐在轿中,身穿锦衣的夫役抬着经过,甚么土地、城隍、灵官、韦陀、财神、东□,共是三百六十尊神像,最后一神是关圣帝君。众百姓喃喃念佛,有的便跪下膜拜。神像过完,手持金瓜金锤的仪仗队开道,羽扇宝伞,一对对的过去。众百姓齐道:“皇上来啦,皇上来啦。”远远望见一座黄绸大轿,三十二名锦衣侍卫抬着而来。张无忌凝目瞧那蒙古皇帝,只见他面目憔悴,委靡不振,一望而知是荒于酒色。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赵敏领袖的江湖群豪中,竟然没有西藏武僧。而领兵打仗的王保保,身边却有五个平均武功并不高的番僧做护卫。

鹤笔翁怒极,抛下长矛,伸手便来拿左首一名番僧手中的兵刃。这番僧并非庸手,戒刀翻转,反剁他肩头。鹤笔翁待得避开,身后金刃劈风,又有两柄戒刀同时砍到。

王保保手下共有十八名武功了得的番僧,号称“十八金刚”,分为五刀、五剑、四杖、四钹。这五僧乃是“五刀金刚”,单打独斗跟鹤笔翁的武功都差得远了,但五刀金刚联手,攻守相助,鹤笔翁武功虽高,但早一日被张无忌击得受伤呕血,内力大损,何况眼见火势上腾,师兄的处境极是危险,不免沉不住气,一时难以取胜。

蒙古人占据江山之后,重用色目人和西藏人统治汉人。在他们心目中,谁该亲近谁该疏远,标准是很清楚的。江湖群豪再为其效力卖命,毕竟还是汉人为主,且底细难以理清(确实,范遥不就是例子吗?),在他们心目中还是不如西藏武僧靠得住。

但是,西藏武僧的武学传承本来就在走下坡路,兼之其信仰与道教武学格格不入,怎么足够支撑《葵花宝典》这样的神功的创造?他们所能做的,不过是将其好勇斗狠、阴鸷乖戾之气和极少部分的高等道家武学(来自逍遥派),传给了元朝宫廷内的第一批太监武术家们。